她,基层司法工作者的一面鲜红旗帜

来源:董豪芳 发布时间:2013-04-03 13:36 点击量: 

董豪芳,她是个“官”,中国司法真正意义上最基层的官,她管理的辖区钟公庙街道有7个社区、6个行政村、5 个股份经济合作社,户籍人口20803、暂住人口47674和无以计数的流动人口,这已经奠定了“官”的意义所在。
    36岁的董豪芳参加工作18年,这期间,她干过计生员、行政管理、综治科长……凭着对事业的无比忠诚,凭着对司法行政工作的执着和热爱,凭着对辖区百姓的满腔热情,她始终脚踏实地的坚守人民调解的第一道防线,以法育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在百姓面前,她这个“官”,融着民心、蕴着温心、呈着爱心。她所在的司法所被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授予“人民调解工作模范司法所”,被省司法厅评为“示范司法所”、 “省法律援助先进集体”,2009年荣获省司法厅授予的“集体二等功”; 董豪芳个人连续六年被评为“市级优秀司法所工作者”,2008年1月荣立个人“三等功”,2009年被评为“全省国庆期间维稳与信访工作先进个人”,2011年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司法所长”称号。
    她的亲人说:13年来,她的工作永远比我们重要
    董豪芳的丈夫是一名治安民警,他说:“我工作忙,她比我更忙,13 年来,真的记不起我们有没有吃过一顿安心饭了!”
    董豪芳所在钟公庙街道地处鄞州新城区,经济发达、外来人口多,社情复杂。 2007年4月28日,地处辖区的大华彩印厂发生了一起工伤死亡案,在赔偿事宜上,死者家属与厂方发生纠纷,且过激行为一触就发。董豪芳闻讯后立即赶往现场,她挺身于争执两方的中间,用理用情劝说双方,调解工作一直从下午1点持续到第二天凌晨3点告。回到家时,董豪芳看到桌子上摆放的菜肴,看见丈夫斜躺在沙发上睡着的样子,泪水顿时在她眼里流出。第二天早上8点不到,她又急匆匆地赶往大华彩印厂。在她的调解下,纠纷双方终于达成了协议。
    2009年大年三十的下午,正准备下班回家的董豪芳忽然接到电话说,年廿八那天,一名未经家政服务公司派遣的钟点工在所辖飞虹社区内因擦窗坠楼身亡,死者家属与房主因为赔偿发生了争执。她二话没说,便又匆匆地赶往那里调解。丈夫几次来电话,催她回去吃团圆饭,她都没能顾得上接,当最后和丈夫通话时,喉咙已经哑得没有声音了。
    董豪芳的女儿蔡婷今年12岁,在女儿的记忆里,妈妈很少在身边,总是最早把她送到幼儿园,门没有开,妈妈就把她放在门卫,委托门卫阿姨代管。女儿还是四岁的时,董豪芳把小婷婷送到全托班,每次周末见到女儿,女儿就说:“妈妈,别把我送去了好吗?我在家会听话,我会自己吃饭,我会自己叠被子……”每当回忆这段经历,她眼里就会噙满泪水。
    2009年4月6 日,女儿已经发了15天高烧,丈夫又值勤在外,董豪芳因为忙一直无法带女儿去医院,这天,女儿打电话给她:“妈妈,我头很疼。”董豪芳知道,女儿能忍的绝对不会和妈妈说的,此时一定是女儿的病情加重了,而那天又正好赶上要去杭州处理一起维稳事件,一边是工作,一边是女儿,孰轻孰重呢?董豪芳最后还是和生病在家的母亲联系,托母亲先带女儿去医院。那天从杭州赶回宁波已经深夜12点多了,当疲惫的董豪芳赶到医院,看到医生的诊断报告:肝功能、肺功能受损需要全方位检查时,董豪芳这个坚强的妈妈再也忍不住大哭了起来…..那一夜,她的泪水湿透了印着红十字的雪白床单。
    董豪芳就是这样,她总是舍小家、顾大家,不管遇见任何情况,永远把工作放在第一位,把辖区百姓的事情放在第一位。
    辖区百姓说:董所长正直、热心、善解人意
    社会上戏称,调解工作是“没权没钱跑断腿,不吃不喝磨破嘴”的苦差事。但董豪芳却说,辛苦我一人,算不了什么,当看到横眉怒目转为握手言笑,我觉得再累、再烦也值得!铜盆闸村的李加才,因为房屋拆迁与兄弟发生了激烈争执,村调解几次都无功而返,董豪芳知道此事后,立刻赶到李家。兄弟双方依然谁都不肯退让一步,在调解的一个月里,董豪芳不仅白天、还利用晚上,20多次赶往李家,她还请来他们的父亲、侄女等亲戚,从亲情说到家常,从父辈们含辛茹苦的培养说到母亲临终的遗训,李家兄弟终于被董豪芳打动,兄弟间的恩怨化为乌有。
    吴旗勇是街道所辖的繁裕二村的居民,因水管破裂造成楼下居民家中进水,损失方要求2万元的赔偿,经济上并不宽裕的吴旗勇承认自己有责任,但赔偿的额度他无法接受,于是他想到了街道司法所长董豪芳。对于损失责任和理赔数额,董豪芳一一在当事人面前摆事实,讲道理,但损失方仍然以受损严重为理由,得理不让人,去了几次之后,都不欢而去。基层调解难,经济之间的事调解更难,已经磨破嘴的董豪芳没有放弃,她采取了“亲友亲情,和谐连线”的方法,通过损失方亲朋好友出面,最后以5000元的赔偿,妥善解决了两家的纠纷。当吴旗勇一家买了水果到街道去表达谢意时,董豪芳拒绝了,她说:“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事!”
    董豪芳为民办事多少无法用数据来计算,在百姓心中,她的正直、热心和善解人意已成为街道的佳话。
    她的同事说:我们所长能干、踏实、工作从无怨言
    在工作中,董豪芳总是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带领同志们顶酷暑,冒严寒,不辞辛劳地奔走在辖区内。
    2008年4月,钟公庙万达公寓一百多位居民因不满小区物业,集聚物业门口,并且准备去市里上访。知道此事后,董豪芳带着新来的小许,前去探询和调解。当时那里的气氛很紧张,许多人都怒气冲冲,好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样子。看到此情,董豪芳没有丝毫惧怕,她走到居民中间,委婉地劝说,从政策讲到法律,从大道理拉到家常琐事,经过近三个小时的调解,剑拔弩张的气氛慢慢缓和下来,最后终于化干戈为玉帛。小许说:“董所长真有两下,那么多人处理不好的事情,被她一说,结果完全不一样了,真不愧是市评议和创建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先进个人啊!”搞好法律宣传,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是保一方平安的前提。2008年12 月的一天,为了把“五五”普法工作落实到街道、社区、村,董豪芳一早便和所里的小周挨家挨户地分发“一月一法一案例”、“新法传递”等法制宣传资料。中午时分,他们走进一幢老式居舍,因为走廊昏暗,董豪芳的脚腕被杂物绊到了,顿时脚肿得象馒头一样。望着董豪芳一拐一拐地爬着楼梯,小周忍不住说:“所长,爬楼的事就交给我吧!”可她强忍着巨痛说:“小周,还有这几万份资料,两人送总比一人快吧,我这脚没事。”说完一转身又朝楼上走去。小周心里一阵酸楚,他自言自语地说,这样的领导我还真没有见过啊!那一天,当十几万份的资料分发完,满街已是灯火通明。工作有能力、有责任心,脚踏实地,再苦再累也毫无怨言,这就是同事们眼中的董豪芳。
   她的领导说:她是我们基层司法工作者的一面旗帜
   董豪芳自担任司法所长以来,不负组织重托,带领全所同志忠于职守,用一颗热心,一颗爱心,一颗公心,架起党和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她对当事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律之以法,使一些悬而难解的纠纷得到解决,树立起人民调解的第一道防线。她参与和直接调解重大矛盾纠纷300多件,调解各种民事、经济纠纷上千人次。她在法制宣传教育过程中,运用许多新的办法、形式、手段,把街道的普法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她在为弱势群体维权中,主动上门为群众代写协议、诉状、申请等法律文书200余份,解答咨询2000多人次。她首创了“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模式,通过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为居民挽回经济损失200多万元。她在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中,采用人性化管理的方法,帮助社区服刑人员解决困难、提供就业信息,为刑满释放人员提供上岗培训、帮助就业等服务。五年来,街道归正人员重新犯罪率一直保持在2%以下,安置帮教率保持在99%以上。
   董豪芳说:我所做的,要对得起父老乡亲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董豪芳的内心深处,她知道自己是一位不称职的妻子,不合格的母亲,她深感对不起家庭,对不起爱人,对不起孩子,但她经常这样激励自己,“领导的信任和同志们的支持,使我没有理由不把工作做好,自己的‘小家’受点损失没什么,整个街道这个‘大家’的工作一点不可以马虎!”。董豪芳在她自己的日记里写道:我深深地知道,做为一名共产党员,就要象一面鲜红的旗帜,招展着为人民服务的形象;做为一名司法干部,心里就要时时装着辖区百姓;做为一名司法所长,就要处处起到表率作用,所做的,所为的,要对得起热爱的司法行政事业,对得起生活在钟公庙的近10万的父老乡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