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区司法局始终将青少年法治教育作为普法工作重点,通过采取“四学”模式,深入推进全区青少年法律素质培育,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三位一体”联学。倡导学校、学生、家长共同学法,深化“法治副校长”长效机制,为全区117所中小学、幼儿园聘任配备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配备率达到100%,实现全覆盖。明确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落实每学期法治教育计划和课时,常态化开展面对面授课、法治讲座、国旗下讲话等活动,有计划、有重点地为青少年讲授各类法律知识和典型案例。充分利用班队、团队、社区活动,广泛开展“法在我心中”、“小手牵大手”、“法治小课堂”等系列活动,拓宽青少年学法渠道。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通过设置法治培训课程、发放普法宣传资料等,增强家长法治意识和普法理念,强化监护教育责任感,促进了青少年普法教育“三位一体”发展。
二是“创新模式”促学。积极创新青少年法治教育形式和载体,推进体验式学法、懂法、用法,促进普法教育工作落到实处。近期,在全区各小学组织开展了“遵纪守法,快乐成长”法治绘画比赛,共收到有效作品73幅;会同教育局、文广新局等单位,在全区中小学校中组织开展了“健康生活 绿动校园”文化普法教育活动向全区在校未成年人赠送网络文明相关漫画宣传图册、组织初中学生参加“影音风采—经典影片配音大赛”、“我承诺,做网络时代好少年”等文化普法教育创新创意活动,加强《著作权》等相关法律知识教育,提高学生尊重、支持、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增强学生网络道德意识和守法用法能力。
三是“教育基地”助学。有效利用校园法治宣传教育阵地作用,依托校园广播、黑板报、墙报、校园网等平台进行常态化法律知识宣传,在全区13所中小学开展了“百块法治展板进校园”巡展活动,营造校园浓厚法治氛围。以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为载体,深入推进学校师生法治安全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努力培育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目前,该区镇海中学、区中心学校、炼化小学、区职教中心学校4所学校均已成功创建为依法治校示范校,青少年法治教育阵地不断增强。充分发挥镇海海防历史纪念馆、镇海区看守所、后大街收藏馆等法治教育基地作用,依托主题教育展厅、法律大讲堂、图书阅览及视频播放室,每年有10000余人次中小学生在基地接受不同形式直观的法治教育。
四是“法律维权”帮学。加强社矫青少年教育帮扶工作,指派专人负责社区矫正青少年的教育挽救工作,结合青少年身心特点,区分层次、因人施教,开展有针对性的法治教育、警示教育和心理矫治。深入推进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加强部门协作,会同区“暖阳护苗”未成年人社会观护团,开展“暖阳护苗”行动,掌握重点青少年情况、结对帮扶涉案青少年、矫正不良行为青少年。发挥全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平台的作用,为青少年提供维权咨询服务,为困难青少年家庭、残疾青少年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援助,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提高青少年法治意识,今年以来已为26名涉罪未成年人提供了法律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