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宁波市委常委、鄞州区委书记胡军作出批示,对该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情况予以充分肯定,并要求进一步丰富创新这类载体和阵地,积极发挥其教育、引导作用。近年来,该区司法局不断深挖地方优势,全面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拓展上线下阵地法律服务功能,为“法治鄞州”增添活力。
一是深挖地方优势,全面推进各级各类阵地建设。该区在原有2个区级法治文化阵地,14个镇(街道)级法治文化阵地,25个村(社区)级法治文化阵地的基础上,不断深挖地方优势,结合本地文化,打造一批富有特色的法治文化阵地品牌,例如在宁波高教园区(南区)外围的法治文化中心,建成全区首个“党内法规主题展示长廊”;挖掘东吴镇历史文化名村勤勇村的红色历史特色,建成“红色勤勇法治文化长廊”;借助鄞州中心城区万达-联盛商圈的商业氛围,建成“魅力钟公•联盛法治文化广场”;围绕地标型建筑“宁波书城”,在书城沿江区建成“书香东外滩法治文化长廊”等。
二是深化品牌影响,大力拓展阵地法律服务功能。依托各地法治文化阵地,整合优势资源,大力拓展阵地法律服务功能,新形成20余个特色法律服务品牌。例如:中河街道以“院士花园法治文化街”为基地,成立“小巷法官”工作室,定期组织彩虹社区的5位退休法官沿街开展各类法律宣讲、矛盾纠纷调解等活动,自工作室成立以来,共开展活动50余场,服务群众1000余人次;云龙镇在辖区法治文化公园成立了“长山江法治大讲堂”,共开展法制培训讲座7场,参与群众1200余人次;在百丈街道法治文化长廊成立“百合法治书画摄影工作室”,通过组织辖区居民开展各类以法治文化为主题的书画摄影活动,在街道内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让法治思维深入人心,目前共收到法治书画摄影作品270余件。
三是抓好时间节点,充分发挥新型媒体阵地作用。制定年度普法宣传计划,充分运用“鄞州普法”双微平台、鄞州电视台《说法》栏目、“巴士普法”等新型媒体,抓好“最多跑一次”改革、“平安区创建”、“剿灭劣V类水”等专项行动时间点,全国两会、“一带一路”峰会、党的十九大等重要会议时间点,围绕“浙江法治宣传月”、“国家宪法日”等重点宣传时间点,有效运用新媒体快速及时的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目前“鄞州普法”微信公众号共推送155条内容,、《说法》栏目共播出47期,“巴士普法”坚持3年天天循环播放。近期,塘溪宪法主题园亮相央视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一经“鄞州普法”微信公众号宣传,受到了新浪网、凤凰网、今日头条、浙江在线、宁波网等媒体转载报道,塘溪镇村民依托宪法主题园获得法治文化熏陶的情况受到了网友们的广泛热议以及充分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