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区司法局紧扣社区矫正对象“修心教育”主题,结合矫正对象实际情况开展“分期分层分类”,深化教育形式、优化教育内容,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以矫正阶段分期,实施“正心”教育。在入矫、中期、解矫三个阶段,做好不同阶段教育内容的提前规划。入矫教育以社区矫正的各项制度、规定等为主要内容,在做好入矫宣告的基础上,由驻点狱警和社区工作者合作,对规定内容及相关的警示案例逐条解说,并对社区矫正对象100%进行书面测试,以巩固教育效果,强化身份意识。针对不少新入矫人员存在的抵触心理,由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点对点心理疏导,降低潜在风险,营造良好氛围。解矫阶段,除法律类巩固性教育外,进一步强化社会适应性教育,引领社区矫正对象对过去进行反思总结,做好人生新阶段进行规划与展望,力求与社会“无缝对接”。
二、以文化程度分层,实施“育心”教育。以文化程度为标杆,将社区矫正对象归类为文化教育类、素质提升类、分享引领类三大类。针对辖区内20名文盲或半文盲矫正对象,着重推进文化教育和生活常用知识传授,实行文化、法律“双扫盲”,针对高层次文化者,利用大课堂讲座、室外场地拓展、主题电影观后讨论、心理游戏、读书分享会等沉浸式教育寻找意识共鸣,并引导他们做好“二传手”,将学习心得分享给其他社区矫正对象,推进“双向教育”,凸显乘法效应,2020年,开课共计8场,覆盖人数100余人次。
三、以同质性分类,实施“塑心”教育。针对未成年人、女性、青少年、盗窃、赌博等人群的不同特质,进行系列教育矫正。如未成年人暴力犯罪、家庭教育缺失、是非判断能力低下,以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为主,辅导他们纠正偏差行为,同时将父母也纳入教育体系,弥补家庭教育“关键一环”。对激情犯罪为主的青少年人群,以情绪管理、自我认知、朋辈识别和亚文化影响等为主要教育内容,辅导职业规划、人际关系处理等,提高他们自我管理能力,作好人生规划,全年开展团体类青少年活动14场,合计为22位青少年矫正对象提供共计68次服务;对赌博类服刑人员,以财富观、社会危害性和赌徒心理分析为主要教育内容,并请反赌人士“现场揭秘”,警醒他们远离赌场。教育内容方面,以爱心宁波和“宁波市公益街”为底蕴,创导公益、慈孝,开展“爱”、“感恩”、“传统文化”、“人”等为主题的教育,触动社区矫正对象的内心,激发善良与大爱,与社会形成良好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