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矛盾纠纷化解实效,江北区司法局联合多部门携手创新研发“阿拉调解”平台,实现线下纠纷线上解,提升调解成功率和群众获得感。2020年,通过“阿拉调解”线上化解矛盾纠纷341起,调解涉案金额262万元。
一、强化多元联动,整合调解资源,构筑矛盾纠纷调处新体系。一是多方参与,凝聚调处合力。与区公安分局、区矛调中心等多家单位联合出台方案,确立以人民调解为基础,警调联动为载体,律师参与调解为手段的多元化线上调解模式。目前已有来自3家律师事务所的100余名律师、40余名调解员以及20余名调解专家库成员和知名“老娘舅”完成平台进驻。二是资源共享,完善联动机制。深化警调衔接,将轻微刑事案件、附带民事赔偿纠纷和民事纠纷引发的治安纠纷等事项纳入“警调对接”调处范围。通过系统平台串联村(社区)、街道(镇)、区本级和派出所各调解组织,实现调处联动,资源共享,确保矛盾纠纷化解在小,管控在早。三是落实保障,夯实运行基础。将警调和律师参与调解纳入“以奖代补”发放范围,提高律师和调解员工作积极性。协调公安、属地街道(镇)落实人员配备,聘用警调专职人民调解员12名,兼职调解员18名。
二、聚焦数字赋能,突破时空壁垒,开创矛盾纠纷调处新模式。一是融合调解端口,贯通“线上线下”。当事人可以选择连线律师和专家调解员,通过实时语音画面实现协同调处;处置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可通过app向平台在线值班人员寻求法律意见或预约协同调处,减轻基层民警和调解员工作压力,提升调处效率和质量。二是整合平台功能,打造“数字调处”。以“数字化”为导向,融合在线咨询、在线申请、在线流转、在线调处、在线归档、在线共享等功能,证据材料可以通过数字化方式上传,随时随地线上建档,实现调解卷宗全数字、调解过程全纪录、调解结果全固定。三是公开调解资源,创新“点单模式”。将调解员的形象、调专长、履历等信息在平台公示,当事人可根据个人意愿预约满意的调解员进行调处或征询专家意见,做到个性化、精准化调处,提升当事人满意度。
三、立足群众视角,提升调处质效,打造矛盾纠纷调处新样板。一是服务下沉,畅通调处渠道。将“阿拉调解”推广至全区所有派出所、警调工作室、区矛调中心、各街(镇)矛调分中心以及12个试点村(社区),形成覆盖城乡的三级在线调处网络,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纠纷不上交。二是质量上提,强化调处效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打造矛盾纠纷调处“在线专家门诊”,为当事人提供集政策咨询、救济途径引导、矛盾纠纷调解、司法确认等服务。对调解全过程进行音视频记录,保存调解全过程,有效避免部分当事人反悔拒不履行协议,做到案结事了。三是制度守正,规范调处运作。建立司法、公安联席会议制度和每季度案卷质量评查制度,严格落实平台入驻律师和调解员“准入退出”制,依托平台评价体系对平台入驻律师和调解员加强审查监管,开展线上评估,对群众评价、调处能力和责任心不佳的人员进行及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