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工作资讯  >  市县动态

象山县司法局推进“三力工作法”刮起优化营商环境“法雨春风”

来源:象山县司法局 发布时间:2021-04-07 16:55 点击量: 

    象山县司法局着眼于优化营商环境、整合法律资源、提升解纷质效,创新推进“三力工作法”,通过制定精准化任务清单、组建专业化调解团队、拓宽多元化解纷渠道,出实招、求实效,助力涉企矛盾纠纷“清源”,确保“法雨春风”服务月活动扎实高效推进。自活动开展以来,累计调解涉企矛盾纠纷102起,调解成功101起,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制定精准化解纷清单,增强工作落实力。一是明确任务清单。依托全县449个调解组织,聚焦企业困难和需求,通过常态化、拉网式重点排查规上企业37家,细化梳理合同、生产经营、劳动争议等纠纷35起,并根据纠纷化解难易程度和紧急程度划分为当日简易调处纠纷清单、72小时研判调处纠纷清单以及重大疑难纠纷联合会商调处清单三大类,分类进行纠纷流转办理。通过压实涉企纠纷发现、调处、监督等各个环节责任,实现“即时受理、全程跟踪、限时调处、统一督办、评价反馈”闭环管理。二是梳理问题清单。建立健全“领导联系+调解员包案+律师驻企指导”工作机制,化“纠纷清单”为“服务清单”,尤其针对当前部分企业季节性用工量大、法律风险隐患多的情况,实行“驻企指导员”制度,推选40名律师担任驻企指导员,提前介入进行以劳动合同为主的合法性审查,及时梳理问题清单,加强涉企风险提示,并建立“一企一档”, 帮助企业解决涉法难题。三是落实督导清单。积极构建上下联动、矛盾联调、问题联治的工作体系,按照每日、每周、每月时间截点及时汇总纠纷调处情况,针对未能按期办结的纠纷,第一时间纳入督导清单,由司法、信访、公安、网信等组成“4+X”会商小组,进行“分析诊断”、方案评估、联调联解,做到“一杆子”插到底,并通过小周期滚动式回访确保真正案结事了。

二、组建专业化调解团队,增强服务供给力。一是涉企专项调解“解疑难”。择优选拔10名调解业务能力强、化解涉企纠纷经验丰富的调解员,对有调解需求的企业,实行“工作派单”制度,“一对一”入企快速解决合同纠纷、劳资纠纷等问题,同步推行“你点我调”制度,企业可通过“点将台”选择信任的调解员调处纠纷。自活动开展以来,累计通过“派单”和“你点我调”双轨制调解矛盾纠纷21起,成功调解20起。二是流动巡回调解“重清源”。优化配置县法律顾问服务团8名律师与县人民调解专家库中8名调解专家的力量,将百家企业“法治体检”活动与涉企矛盾纠纷“清源”专项行动结合起来,将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梳理风险隐患、解决法律难题与涉企矛盾纠纷的排摸、分析、研判结合起来,零距离问诊把脉企业难点、堵点、困点问题,共解答涉企类咨询900余人次,发布预警提示信息62条,排查矛盾隐患12个,调处涉企纠纷32起。三是巡回宣讲活动“引春雨”。对100余家重点规上企业和典型性中小型企业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的物权、合同、侵权责任等相关条款进行详细解读,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法治观念和应对突发性矛盾纠纷的防范化解能力,同时运用两微一端开展“春风化雨”网络专题宣传活动,推送法律法规解读以及人民调解典型案例12期。

三、拓宽多元化解纷渠道,增强调处源动力。一是律师调处有力度。依托县、镇、村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三级实体平台,设立涉企纠纷调解绿色通道,注重发挥律师专业优势、职业优势和实践优势,通过推选30名具有丰富办案经验、擅长纠纷调处、热心公益的优秀律师进驻矛调中心参与人民调解活动,对申请调解的合同、生产经营、劳动争议等涉企纠纷提供法律意见,并给予及时受理、优先调解、上门服务。自活动开展以来,累计成功调处31起。二是调解网络有广度。建立以县调委会为“调度台”,18个乡镇(街道)调委会为“集控台”、21个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以及389个村(社区)调委会为“分控台”的立体调解网络架构。指导建立开发区、园区及商会等5家涉企调解组织,并积极打造出 “壹品”“安民”等一批在企业和群众中“叫得响、信得过、做得好”的品牌调解室,切实提升涉企纠纷化解质效。三是数字赋能有深度。注重强化“浙里调”“浙里办”、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等涉企纠纷调处化解数字化场景应用,多渠道发布线上调解申请操作方法,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企业提供申请、受理、调处、查询、司法确认等调解服务,实现涉企纠纷化解“网上随时办、全域就近办、简易快捷办”。同步加强省大数据人民调解平台与省社会矛盾调处化解协同系统的系统衔接、数据共享,实现涉企纠纷风险闭环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