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慈溪市司法局坚持把青少年作为普法教育的重点对象,发挥市普法办牵头统筹作用,以打造品牌化活动、组建志愿者队伍、搭建普法类课堂为工作主线,形成面上全覆盖、点上有特色的工作格局,全市青少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稳步提升。
一、化零为整,打造一个品牌活动。由市普法办、市司法局、市教育局、团市委、市关工委联合创设“七彩法治梦”品牌,利用暑假课余时间,以演、书、画、文、读、拍、学等七项活动为载体,点燃青少年学法热情。以2020年为例,经征集确定法治绘画、微视频拍摄、法治书签制作、法治征文、剪纸、书法以及防疫连环画七项比赛活动,采用“线上投票+专家评审”的方式选出优秀得奖作品,并进行线下巡展。目前,“七彩法治梦”已成功连续举办四届,参与青少年累计逾2.6万人,该品牌入选司法部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获2020年度省“十大普法影响力事件”提名奖。
二、双向培育,壮大两支志愿队伍。将接受普法与参与普法有效联动,让青少年群体在活动中吸收法律知识,在服务中增强法治意识。一方面,遴选全市热心青少年普法的法官、检察官、律师等专业人士组建“法护少年”志愿团,通过组织法治讲座、法治游园会、模拟法庭、旁听法院开庭等活动对青少年加强法治宣传教育,以丰富的学法方式提升青少年的学法兴趣,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另一方面,组建青少年“普法蓝精灵”志愿者队伍,以蓝色马甲和“慈小法”动漫形象为标识,围绕“12·4”国家宪法日、“垃圾分类”“疫情防控”等主题上街入户进行设摊走访宣传,同时,驻点市级法治阵地定期开展普法讲解,通过“志愿+学法”的形式,提升青少年学法普法的参与度。如,慈溪职高普法志愿者主动承担慈溪市国家公务员学法基地讲解任务,向参观者全面介绍基地法治文化。自2018年年底该基地开放以来,已接待参观并提供讲解4000余人次。
三、压实责任,推出三个学法课堂。一是全面实行“政法干警+律师”双法治副校长制度,落实“法治第一课”要求,进校园开展防诈骗、预防校园暴力、未成年人保护等内容的法治讲座,通过班会讨论、国旗下重要讲话、好书分享,将“法治种子”植入青少年心底,激发学习兴趣、引发正面思考、树立法治思维。二是推出“法治云课堂”,各普法责任制单位根据工作职责确定录制主题,采用青少年容易接受的语言进行线上授课,实现“24小时”随点随播随学。目前,“法治云课堂”已录播17期,内容涵盖宪法、民法典、税务、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内容。三是实施“六优”培育计划,携手市教育局、市税务局等部门,在全市中小学打造一批兼具可观性与互动性的“实体学法课堂”。目前,已创建宁波市级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4个,全市每年接待青少年学生2.5万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