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司法局贯彻落实司法部《关于优化公证服务更好利企便民的意见》和《关于深化公证体制机制改革 促进公证事业健康发展的意见》精神,结合全市公证工作实际,着力优化公证服务,助力利企便民工作。
一、聚焦“最多跑一次”,深化减证便民服务。全面落实公证事项证明材料清单制及一次性告知制度,稳步 推进“容缺受理制”、“告知承诺制”,并根据“无证明”城市的相关要求及时做好优化和精简。对符合基本受理条件、主要材料齐全但次要材料欠缺的当事人,可根据制度要求进行预受理。利用部门数据共享,减少当事人提供纸证明数量,经过多方协调,今年6月起全市申办无犯罪记录、学历学位两项公证已无需提供纸质证明。
二、推进新技术运用,深化“公证E通”服务。利用“互联网+公证”服务平台,推动具备网上申办条件的公证事项进一步由线下向线上转移。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及支付宝城市服务、手机APP等移动办证端口,方便群众足不出户便可以完成从公证咨询到办理的全套流程。上半年,借力市委统战部“服务海外华侨全球通”项目,推进了“公证E通”在澳大利亚的落地,目前办公地点和帮办人员已全部落实。
三、是优化服务流程,深化过程高效服务。优化公证窗口服务能力,落实咨询首问负责制和一次性告知制,倡导公证机构实行预约办证、延时服务等制度;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办证周期,特别是对标的较小、权利义务明确的公证事项,设置简易程序,提高公证办理的便捷性;通过巡回办证、上门办证和在部分银行、院校设置“公证E通”服务点,实现群众公证申办“就近办”,让公证需求较集中地域的群众办证更加方便。
四、加强行业监管,深化社会公益服务。组织开展公证行业专项质量检查活动,对8家公证处的212份公证案卷进行了检查评估,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各公证处及时整改、防微杜渐,并以市公证协会名义进行通报,进一步推动我市公证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同时,强化公证公益属性,注重加强公证工作与法律援助工作衔接,不断扩大援助覆盖面,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减免公证费。积极开展公益性公证服务活动,今年6月宁波鄞源公证处派出一名公证员对口支援四川藏区木里县,支持当地公证机构推进数字化改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