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县司法局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法律服务新需求,探索“三全”模式,2021年累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733件,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1678.21万元,受援人数达700多人,法律援助案件办理满意率达100%。
一是全要素聚合,提升平台承载力。推动服务平台提档升级,优化12个部门和18个乡镇(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及380个村(社区)法律援助联络点运作,无缝融合实体平台、网络平台、热线平台,打造“窗口化、超市化、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形成覆盖县乡村三级的法律援助工作网络。提供全时空服务,在跃龙司法所设立“24小时”法超市,配备公共法律服务自助机,有效运用“e+法援”,引导当事群众通过网上申请,实现掌上办、预约办、快速办,让群众“不跑腿”就能办成事。发挥“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作用,组建专业化接听团队,为群众提供7*24小时365天全年式服务,2021年共接听解答群众法律咨询7761人次。
二是全流程优化,提升办事便捷率。结合“最多跑一次”,实行法律援助服务前置,简化法律援助申请程序,推行法律援助审批“容缺受理”,为农民工讨薪、老年人维权等案件当事人开辟“绿色通道”,做到“当场受理、当场审批、当场指派”。将法律援助与人民调解无缝衔接,创新推行“援调结合、调解优先”模式,该模式实行以来,408件民事法律援助案件全部引导调解,调解结案238件,平均办案时长从87.5天缩短至16.49天。在法律援助审批事项实现“全城通办”的基础上,探索“跨省联办”,与湖北省房县签订《农民工法律援助协作协议》,已为13名房县籍在宁海务工人员提供法律援助。
三是全周期管理,提升质量精细度。建立法律援助项目专项资金使用绩效评估机制,对法律援助项目开展财政评价,不断提升全县法律援助工作水平。建立法律援助受理、指派、承办、结案、归档“全周期”闭环管理机制,依托法律援助业务平台,对案件管理实行全程跟踪,已办结民事法律援助案件胜诉率达到90%以上。定期开展案卷交叉互评,通过参加庭审旁听、听取意见等方式,对法律援助案件办理进行流程动态监管,结案法律援助案件法官(仲裁员)评价好评率达100%,未发生一起受援人投诉案件。同时,对受援人通过电话等形式进行回访,认真收集受援人意见建议及对承办人员服务态度、办理结果,进一步改进服务方式,提高办案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