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全面依法治市  >  工作动态

深化农村网格化治理 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纳米

来源:市司法局 发布时间:2022-02-18 09:16 点击量: 

为适应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新要求,提升农村基层综合治理能力,着力解决基层治理中存在的信息不通、联系不紧、服务不实等问题,我镇全面推开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改革,构建起“党的建设、社会治理、村民服务”于一体的网格化治理体系,助力提升农村社会综合治理效能。

(一)强化组织领导,打造精品网格队伍。一是党建引领网格治理。党的领导是基层治理关键,综合考虑各村人员数量、党员规模、治理效能,基本以党支部划分网格范围,搭建村庄治理基本框架,实现党建与基层治理的深度融合,确保党委政府工作部署一竿子插到底,直接落实到网格,有效拉近党组织与群众的关系。同时考虑到城镇化发展需要,社区、农业、工业园区也都纳入网格辐射,共划分网格46个。二是夯实基层工作力量。在村建立基层社会治理中心,优选政治素质过硬、工作能力强的村社工作人员,打造“网格总长—网格长—网格专管员”队伍体系,由村党委书记担任网格总长,各党支部书记任网格长,在原有外口管理员任网格专管员制度的基础上,将村后备干部队伍纳入网格专管员,进一步增强工作力量,并将网格管理工作作为后备干部发现、培养、使用的平台。三是队伍建设精细管理。根据《崇寿镇专职网格员薪酬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保证网格管理经费支出;研究制定《崇寿镇专职网格员绩效考核暂行办法》,以工作成效和群众满意度确定考核分数,进而确定绩效奖金额,有效提升网格专管员服务村民积极性。

(二)建立工作机制,规范村庄网格治理。一是基层治理一体化。实施网格赋权增能,把各类管理职能统一整合到网格,将网格职责细化为外口管理、日常巡查、纠纷调处、社情民意收集、上级和党委交代的其他任务等,打破原网格员和外口管理员分管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分散化”管理,实现本外地人口网格“一体化”管理新模式,有效缓解了村干部人手紧张问题,提升为民服务效率。二是问题处理分级化。实行问题分级管控措施,确定“分级负责、逐级上报、限期处理”的原则,网格专管员对于村民纠纷、乱丢垃圾、车辆违停等可处理问题,发现即处理,对于处理不了的及时上报网格长,由网格长处理或上报网格总长,网格总长处理不了的原则上报镇有关部门,确保“纠纷不出网格、矛盾不出村子”。三是日常管理队伍化。充分发挥网格支部党员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组建各类“志愿服务队”、“突击队”、“应急队”,做好包干网格区域内日常管理、巡逻走访、上门宣导、问题记录等工作,凝聚基层治理合力,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急事难事,探索“以党建为统领、以德治为先导、以自治为基础”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三)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村民满意度幸福感。一是走家入户拉家常。网格化治理首要任务就是村民与网格队伍“双知晓”,由各网格长带队深入每家每户宣讲网格治理新模式,让每位村民了解本网格内的责任人,让每个网格专管员了解村民的基本家庭情况,在相互交谈中拉近感情,促进工作更好开展。二是常态巡逻快响应。将日常巡逻作为网格专管员 的“必修课”,坚持一日三巡查,人到格中去察民情、访民意、解民忧,由以前的“坐等上门”变为现在的“主动发现”,使问题、矛盾发现和处理的关口前移。同时,网格专管员配备工作手机,发现问题不等不靠,快速处理或上报,提高处理效率,缩短处理周期。三是闭环管理有保证。村民反映或网格专管员发现的每件事情都登记在案,明确责任人、责任期限,实行闭环管理,及时向村民告知事情进展结果。今年以来,共排查问题9354余起,处置事件9354起,调处成功率100%,开展疫情防控、普法宣传、防溺水宣传、消防安全宣传等相关政策宣传20余期,极大提高村民满意度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