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强化青少年法治教育质效,确保“双减”政策落到实处,镇海区司法局紧扣春季开学节点,立足职能优势,整合普法资源,多赛道发力,上好青少年春季“法治第一课”。
一是把握“主跑道”,校园“浸润式”普法。充分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以“开学第一课”“新生入泮礼”为契机开展法治宣传活动。结合本土非遗文化深化校园法治实践,孕生出“普法+农民画”“普法+泥塑”“普法+琵琶”等特色普法课堂。持续开展全区学生“宪法晨读”“国旗下讲话”“法治故事大赛”等学法活动,截至目前已开展校园普法宣讲53场。将青少年普法同步纳入年度依法治区目标责任制考核以及教育系统内部德育考核,深化“法治副校长”长效机制,实现全区34所中小学校配备率均为100%。
二是铺设“新赛道”,课后“反哺式”普法。吸收尚德学子作为“法治小精灵”加入普法志愿队伍,作为家庭媒介向家庭反哺式普法,“反哺式”普法将法律知识传递给家庭,形成“小手拉大手”的学法新潮流。开展村(社区)“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示范户”评选,家长以身作则促青少年成长,培育法治家风,形成良性循环,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目前共开展“小精灵普法讲堂”26场,青少年传承优良家风活动31场。
三是扫清“净空道”,部门“共融式”普法。利用区内法治阵地和“互联网+”云上普法平台,联合公检法等部门,以校园情景剧、以案释法、抖音小视频等新形式开启青少年法治之旅。常态化开展“真实庭审进校园”“青少年旁听日”等青少年法治观摩研学活动,打造九龙湖全息互动VR大型主题法治体验馆,延伸教学阵地,增强法治体验感。主动关注外来农民工子女普法教育,开展“托起小候鸟法律梦”留守儿童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招募大学师生组建青少年维权服务团,在全区中小学校建立青少年法律援助联络站,为经济困难学子开辟绿色通道,共为1254名青少年提供法律咨询,为56名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