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工作资讯  >  市县动态

余姚市司法局聚力推进调解主体多元化

来源:余姚市司法局 发布时间:2022-03-25 15:23 点击量: 

余姚市司法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基层治理“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建设,聚焦调解主体多元化,推进“法助共富、法护平安”专项行动。

一、规范调解组织建设,搭建品牌孵化器。加强社会组织孵化,重点扶持发展城乡基层生活服务类、公益事业类、慈善互助类、专业调处类等社会组织。目前,全市共建立各类调解组织346个,今年以来化解矛盾纠纷2261起,调解成功率99.9%。实现调解组织闭环管理。以市、镇、村调解组织为依托,发挥民情联络站、村民说事室和纠纷调解室作用,今年累计开展排查3272次,预防纠纷1642件。优化调解队“2+1+X”配置。2名专职调解员、1名专职法律顾问及乡镇(街道)各办(所、中心)的治调网格队伍,发挥网格调解员的前端感应和网格事务的处置作用。以延伸调解内涵、挖掘民间资源等方式,推进“一地一品”的特色调解文化,如马渚镇阿良调解工作室依托工会力量打造劳工维权综合体系;小曹娥镇立足“孝文化”传统,打造“孝道老娘舅”调解文化品牌等。今年以来,16家品牌调解工作室化解矛盾纠纷60件。

二、调动社会各方力量,探索解纷新模式。一方面,培育公益解纷联盟,先后培育多家具有调解功能的社会组织,发挥专业优势化解矛盾纠纷,如市红盾社会服务中心以律师志愿团队为主体,进村社区开展矛盾调解系列宣传活动10余场;由热心公益的“五老人员”为主体组成的“银辉”志愿者团队,吸纳“银辉”志愿者2764名,积极助力化解矛盾、服务社会。另一方面,发挥人民调解协会统筹职能,实施“智库建设”工程,会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聘请法学、心理学、医学、社会工作及相关行业、专业领域专业人员100余名,涵盖医疗、交通、保险、物业、旅游、消费、劳动人事争议等行业领域。

三、健全多元联动机制,提升解纷专业度。畅通警调衔接,成立交通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在交警大队下辖九个中队设立调解室。近三年来,指导市交通事故调委会调解纠纷21783件。下发《余姚市人民调解进公安派出所工作实施方案》,目前全市21个公安派出所均设立调解室,近三年来,调解纠纷5686件。健全诉调衔接,推广运用“余姚解纷直通车”微信小程序,将基层不能自行化解的纠纷引流至ODR或移动微法院,在马渚、临山等地运用“5G+VR”技术,拓展3D远程开庭、指导、接访功能,实现“调解在先、诉讼断后”的递进式矛盾纠纷分层过滤体系。推进多方联调,健全行政争议调解工作机制和网络体系,建立覆盖市场监管、社保、资规、生态环境、民政等多个领域的行政调解机构74个,基本实现行政调解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