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司法局聚焦家庭婚姻纠纷瞬时情感冲突明显、矛盾早调易结等特征,与市妇联深度联动,充分融合“法律专家+姐妹驿站+人民调解”力量,发挥“网格”社会治理最小单元优势,以“家事微调”推动基层诉源治理质效提升。
一是“零距离”打造纠纷化解最小单元。制定《关于开展“家事微调”法律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持续推动法官、律师等专业力量下沉网格,统筹“网格法官+镇(街道)妇女维权站+姐妹驿站”和“家事律师+镇(街道)妇女维权站+姐妹驿站”双线并轨调处体系,由“姐妹驿站”站长担任家事调解员,将基层调解服务单元延伸至妇女群众家门口,“零距离”推进婚姻家庭纠纷化解。目前全市已建成“姐妹驿站”2015个,基本实现网格全覆盖。
二是“1对N”指导赋能纠纷多元化解。通过微妇联、微法庭、共享法庭等联动架构,以1名“网格法官”联系N个“姐妹驿站”站长和N个庭务主任,1名“姐妹驿站”站长联系N个家庭的方式,促进“家事微调”调解多元融合,发挥家事调解员以情说理特长,用好法官律师专业特长,实现“1+1+1>3”的“家事不出村、调解在基层”调解效果。截至目前,“家事微调”受理法院流转案件23件,调解成功率达78.26%,其中《判不了的父子情》作为“姐妹驿站”“家事微调”典型案例在浙江经视频道省妇联《娘家人》栏目播出。
三是“精准化”推动专业梯队培育。注重婚调专业组织建设,联合市妇联精准指导构建三级调解组织架构,建成市级婚姻家庭调委会1家、镇级婚调工作站18家和村级婚调工作室235家,培育龙山镇“银龄”家事、逍林镇“逍路头老娘舅”等人民调解品牌,其中胜山镇“十姐妹”工作室及逍林镇水云浦村“海青姐姐”工作室荣获浙江省婚姻家庭品牌调解工作室称号,实现全域“家事微调”服务点点状广域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