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北区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依托社会力量聚力优化人民调解队伍,运用数字化手段积极推动工作创新。“江北区打造符合新时代要求人民调解队伍”成功入选浙江省2021年度有辨识度有影响力法治建设成果。
一、校地联手,打造人才队伍集成培育“新高地”。宁波市司法局、江北区政府、宁波开放大学共同打造全国首家地级市调解学院,推动调解员培训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一是完善课程体系构建。围绕新形势、新政策、新法规,设计开发覆盖人民调解工作需求的专业课程,并对课程内容进行及时动态更新开发,确保课程紧跟形势、紧跟热点、紧跟需求。目前已经开发政治理论、法律法规、行专调解、调解技能、现场教学等五大模块23个子类,形成了系统完整的专业教学课程体系。二是扩充领域名师授课。吸纳法官、律师、学者、知名调解员作为学院特聘讲师,形成涵盖多领域的师资团队。依托区内品牌调解室资源,将省级金牌调解室“老王解惑”调解工作室的典型调解案例和调解心得编印成册作为教学课程教材,并邀请金牌调解室负责人对真实案例做深度解析,切实提升调解员疑难案件处置能力。三是开展点单智慧教学。通过在线教学平台,按照需求设置模块式菜单,供调解员按需选择观看,提升培训灵活性和针对性。定期开展线上直播授课,打破传统培训的时空限制,有效提升培训效果。建立调解员能力智能评价体系,识别知识短板和提升需求,精准安排培训计划,提升培训实效。目前已录制婚姻家庭、道路交通等矛盾纠纷多发领域视频教学课程20集,组织开展人民调解大讲堂直播互动教学2场次,同时在线学习人数超5000人。
二、多方携手,营造社会力量集成参与“新业态”。一是成立调解基金强化保障。联合区慈善总会共同设立“江北区人民调解基金”,并制定《宁波市江北区人民调解基金使用实施细则》,规定基金款项用于调解学院的培训和项目研究,为生活困难的调解员、当事人提供救助帮困,有效破除制约人民调解工作顺利开展的经费软肋,目前已收到社会各界捐赠款项21万元。二是前移调解端口化解纠纷。依托调解专家库、首席调解员等区级调解资源,深入企业一线开展巡回调解,培育发展企业调解组织,形成企业自主调处、部门赋能助力的良性格局。目前辖区已建立众冠商业广场、水产批发市场、人力资源产业园等8家企业调解组织,年矛盾纠纷调处量超200件,调处成功率达97.4%,实现涉企纠纷就地化解不上交。三是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调解。邀请“两代表一委员”“五老人员”、专家学者等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形成以五老人员为骨干,基层网格员为基础,专家学者为支撑的多元化基层人民调解体系。成立由24名各领域专家组成的江北区人民调解专家库,群策群力为疑难复杂纠纷化解提供有效支持。充分调动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优势社会资源,设立“律师帮困团”和婚姻家庭“调解+辅导”工作室,为律师参与人民调解工作开辟新思路。
三、明确抓手,塑造矛盾化解数字赋能“新格局”。一是数字赋能群众事情“群”商议。推出“云上会客厅”,以直播共享、弹幕互动为载体,及时收集和回应各类社会矛盾和群众关切。邀请各职能部门,通过“云对话”,共商解决办法,着力破解矛盾纠纷化解等基层治理难点问题。平台自开通以来,参与群众就达2738人次,收集各类诉求551件,处置率达98%。二是数字助力矛盾纠纷“云”化解。开发“阿拉调解”在线调解平台,融合在线咨询、在线申请、在线流转、在线调处、在线归档等功能,自动生成卷宗,自动保存调解过程影像,实现调解卷宗电子化、调解过程证据化、调解结果固定化。将5大知名律所50余名律师,10家保险公司理赔员,以及30余名明星调解员等资源移至线上,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专业化的调解服务。三是数字增效人民调解“优”管理。借助大数据管理平台,把数字化技术贯穿到人民调解各方面,实现辖区154家调解组织600余名专兼职调解员全数字化管理。设置调解员工作成效评价体系,结合当事人满意度、业务量、调解成功率等数据进行动态排名,作为调解员考评依据。将人民调解数据纳入宁波城市大脑数字驾驶舱,实现调解成效可视化展示。依托大数据分析研判,对高发类案进行统一指引,避免“类案不同调”现象的发生,努力提升基层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