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全面依法治市  >  工作动态

奉化区打造“校园安全监管一件事”筑牢校园“平安盾”

来源:市司法局 发布时间:2023-10-26 16:53 点击量: 

近年来,奉化区聚焦破解学校安防“看得见、管不了”、政府部门“碎片化、联动少”、社会力量“有资源、整合难”等难题,创新推进“校园安全监管一件事”集成改革,整合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四方力量,协同12125、110,投资850余万元打造校园安全防控协同智治体系。该项工作开展以来,涉校警情同比下降26.1%,涉校刑事案件下降35.7%。相关经验做法得到时任浙江省委副书记黄建发等省市领导批示肯定,央视新闻、《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大量报道。“护校安园”协同智治应用入选全省基层智治系统第一批典型应用、全省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创新试点项目,“平安护航亚运会”全省校园安全稳定工作现场会在奉化召开。

一、多跨整合,推动校园安全防控由“各司其职”变为“协同守护” 

一是部门统筹联动。组建由常务副区长任组长,区委政法委、公安、教育、综合执法等16个部门及各镇街道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交流研究,并设立专班协同推进。

二是内外全域联动。深化警校联动、校地联勤,组建由青年教师和安保力量为主体、执法队伍和网格员为补充的“护校队”124支共1025人,对打架斗殴等突发事件进行快响速处。在全省率先实施“百校千站”建设,整合甬爱e家、银行、商铺、警务站室、城管岗亭等367个资源点位,全区设置1000个安全驿站,供学生求助、报警、自护。

三是社会全员联动。积极引入学生家长、心理医生等专业社会力量,成立校园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室、社会心理辅导志愿队、社会应急处置队伍,聘用保险经纪人为校园安全风险管理顾问,组织矛盾化解、心理疏导、安全教育、应急演练等活动。

二、数字赋能,推动校园安全管理由“聚焦生命”变为“身心共护”

一是聚焦“护学”场景。集成风险人员、安防配备4个100%、到校离校、特殊体质、校内食品六大应用,接入校园内部及周边关键位置视频监控,建立重点人员数据库,依托人工智能识别与大数据处理技术实时预警安全风险隐患,并自动推送相关部门接收处置。实现风险人员“一库列管”、风险行为“一网感知”、安防力量“一图定岗”。目前,已整合公安、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等12家部门数字资源,归集6765个校园内部及周边监控数据和8万余名师生基本信息。

二是聚焦“护航”场景。集成预防溺水、禁入场所、交通管理、学生租房等七大应用,依托“大数据”前置识别、“智控端”自动发布干预指令、“治理端”协同联动,实现禁入场所“智能监管”、溺水风险“闭环处置”、交通拥堵“超前干预”。累计劝阻近水学生5680人次,学校周边交通事故发生率降低31.2%,常发性拥堵点位减少57.3%。

三是聚焦“护成长”场景。集成安全教育、预防欺凌、心危干预三大应用,落实“人力主防+科技助防”措施,实现极端行为“源头发现”、异常行为“提前干预”。及时发现学生欺凌事件11起,成功挽救自杀学生4名。

三、制度重塑,推动校园安全管理由“事后处置”变为“事前智护”

一是建立“即时触发”预警研判机制。对校内、校外、网络3大领域共14类风险事件多点布建抓取设备,自主研发行为分析“态势感知”模型,实时预警安全风险隐患。目前,预警引擎和风险隐患算法模型已与宁波市公安“智慧内保”平台实现联网贯通,并联入防控治理中心系统。

二是建立“高效联动”执法监管机制。对食品安全、预防溺水、禁入场所、校外培训等17个子场景,按照“发现预警—智能推送—联合处置—评价反馈”流程,建立分级响应机制,自动精准调配资源。运用双随机、一公开、综合查一次等方式,做好校园周边违章停车、流动摊贩、校外培训、网吧等监管工作,累计检查3106家次,做出处罚129件,罚款金额3.4万元。

三是建立“闭环反馈”问题处置机制。“护校安园”协同智治系统通过“浙政钉”推送预警信息处置任务,构建“主动发起、自动提醒、限时钉办”机制。各执法部门在办理时限内处置完毕后,同步在“浙政钉”工作台内反馈结果,实现问题处置闭环。累计预警处置各类风险1139条,及时处置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