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区以“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为契机,创新组建危化品运输监管“一支队伍”,持续完善危化品道路运输智能监管平台,实现危险化学品源头装卸、运输过程、监管执法线上线下全链条治理。辖区内危化品运输相关各类违法行为下降超95%,侧翻泄露等事故数量下降99%,在完善安防措施、减少安全事故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一支队伍管危运”模式入选全省“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第一批优秀案例。
一、专业化构筑危运防控体系,实现法治力量全方位保障。一是整合部门资源,精准锻造“一支队伍”。全省率先组建危化品运输监管“一支队伍”,从交通、综合行政执法等部门抽调执法队员 18 名、辅助执法队员 98 名,实体化办公。采取“专人+专道+专点”监管方式,通过平台预警推送、路面巡查以及6个执法点定点登记,对区内运行的危运车辆实施线上线下联动执法。今年以来,共查获闯禁、超速、违停、未按车道行驶等违法违规行为1361起。二是强化应急防线,联防共建救援团队。统筹公安、消防、交通、应急、综合执法等政府部门,抽调石化物流、金洋化工和石化建安等龙头企业救援力量,组建一支专业化应急救援队伍。政府力量主要集中对槽罐车侧翻、有毒气体泄漏等事故应急处置,企业人员主要参与危化品事故社会化救援工作,职责明确,提升现场应急救援能力。截至目前,该队伍已有1350名应急救援人员。三是打造精品工程,全面提升管理质效。建设危运车辆专用通道,实现专车专线通行;投资建成占地 130 余亩的全国首个危化品运输车辆服务中心,引入专业企业为危运车辆提供性能检测、维修保养、充装等候和罐体洗消等综合性服务;建成安全教育培训基地,开展危化品专业知识、装备技术展示、事故警示等学习教育活动;创建全省首个危化品VR应急处置跨部门协同演练中心,提高多部门协同处置能力。截至目前,服务中心已累计培训700余人次。
二、数字化整合危运车企信息,实现主体要素全过程监管。一是建立运输企业在线登记备案制度。利用监管平台远程在线登记系统,所有来该区从事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的企业需逐一登记企业名称、车辆、驾押人员和罐体等有效资质信息。通过卫星定位将车辆定位数据实时推送至监管平台,实施全天候监管。今年以来,已登记运输企业 575 家、车辆 11784 台、罐体 4704台、从业人员 12589名。二是源头装卸企业装卸结果实时监测管理。将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和使用单位的装卸环节管理纳入监管平台,通过统计比对装卸企业称重地磅或流量数据,分析研判装卸情况,实现装卸结果的实时监测管理。目前,纳入平台管理的危险化学品装卸企业已达 60 家。三是危运车辆违规违法行为及时预警提醒。依托危化品道路运输监管平台,对违停、超速超载、偏离路线、疲劳驾驶等重点违规违法行为进行研判分析,及时提醒企业和驾驶人主动纠正,同步通过手机端微信小程序推送给执法人员。对预警后没有自主纠正的,点对点通知配发移动终端的就近巡逻组赶赴现场处置,今年以来,已预警危运车辆风险 16705 起,每起违规违法行为查处平均时间仅 30 分钟。
三、清单化打造危运监管模式,实现道路运输全链条闭环。一是建立分级分类管理黑名单制。对辖区内 36 家危运企业,建立 ABCD 四级管理,“一支队伍”下设专业企业检查组定期上门,及时消除各类风险隐患;在全省首创分类限制通行证办理制度,对申领通行证的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实行“黑名单”等制度,将违法、违规、事故等信息及时录入系统,按照违法类型、数量、情节,采取不同约束措施,倒逼车主、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二是建立电子运单全程核验制。企业备案审核通过后,根据运输合同向执法部门申请通行证,在执行运输任务前,运输企业在监管平台填报装运车辆、人员、货物品名、装载量和装卸地等信息,在合规前提下平台自动生成电子运单。危运车辆凭电子运单和车辆通行证在指定道路通行,并实施充装货作业,有效控制超范围经营、超载和偏离路线等违法行为。目前,该区纳入电子运单全程核验的危运业务达 100%。三是建立装卸货源头查验制。要求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和使用单位必须根据平台推送的电子运单装卸作业。装卸货作业完成并经过电子地磅,称重数据实时上传监管平台,实现装卸过程闭环管控。截至目前,已通过装卸货源头严格查验,消除不规范充装隐患7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