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鄞州区聚焦政府行为、营商环境、村社基础,全面推进各项工作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实现法治鄞州、法治政府建设水平持续提升。2022年,该区在法治浙江(法治政府)考评中实现大幅进位,创历年新高,并再次荣获“法治浙江建设优秀单位”称号。
一、盯部门镇街规范政府行为。一是事前源头审查。创新“合法性+公平竞争”双审查模式,构建“4+X”审核工作体系,将行政规范性文件、重大行政决策、重大行政执法决定、行政协议定为合法性审查重点内容,并将审查规则拓展适用至其它行政涉法事务。推进合法性审查事项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明确审查事项目录编制、审查材料提交流转、审查意见制发和处置等工作职责,全面规范合法性审查工作。近三年,审查规范性文件437件、区政府重大行政决策12件,前置审查各类合同373件,经审查的决定无一例发生争议或诉讼。二是事中阳光公开。深化规范公开,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编制政府部门30个重点领域和乡镇政务公开标准目录,涵盖机构信息、政策文件、工作信息、财政信息等7大项18小项,实现重要信息“一网查询”;强化重点公开,围绕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部署,通过新闻发布会、在线访谈、政策宣讲等形式开展高频解读,实现权威信息“即刻传递”。2022年,通过区政府信息公开平台主动公开信息15868条,预公开区重大决策99次,解读政策154次,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率100%。三是事后行政纠偏。全面下沉畅通复议服务渠道,在全区22个镇(街道)成立行政复议基层服务点,在百丈街道划船未来社区项目、东胜轨道交通项目等地设立驻点式重大项目行政复议基层服务点,发挥行政复议对具体行政行为的纠偏及引导作用。同时实行案件繁简分流机制,坚持简案快审快结、繁案精审速决,全面提升审查效率。2022年,首次实现新收复议案件数量多于一审行政诉讼案件,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连续2年达100%,行政复议调撤率达81.43%,居全市第一。
二、盯市场主体优化营商环境。一是涉企政务服务“便利化”。推进政务服务改革,上线“一件事”集成改革平台“企政通”,搭载企业合法合规证明、市场主体歇业备案、市场主体注销等5个“一事联办”应用,实现政务服务“一键申请”、企业信息“一网联调”、结果文件“一键打印”,围绕“企业生命一件事”,推动市场主体登记从“最多跑一次”到“智办云上跑”,企业(含个体户)开办网办率保持100%,提交材料、办事时间压减90%。2022年,全区市场主体超过17.5万户,新增市场主体2.5万户,企业新增量全市第一。二是涉企行政执法“规范化”。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成立鄞州“大综合一体化”案审指导中心,组建行政执法案件法制审核专家团保障涉企办案质量。全面提升执法监督纠错力度,运用专项评查和“互联网+监管”开展执法监督。2022年,“数字化行政执法监督应用”平台发现违规线索165条,制发行政执法监督通知书8份并抄送纪委监委,开展执法案卷评查、“大综合一体化”监督等专项执法监督5场,评查案卷230余卷,整改问题42个。三是涉企法律服务“专业化”。开展经济稳进提质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务专项行动,在全市率先实现市场主体法律顾问网格化全覆盖。打造“十五分钟法律服务圈”升级版,推广“律师+”专业服务模式,下沉“律师+调解”“律师+合法性审查”等精细化服务。今年以来,法律服务累计覆盖市场主体16.9万余家,实地走访、服务企业1864家,解决法律问题1331个。在省工商联发布的《2022年浙江省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报告》法治化营商环境排名中,我区位列全省第5。
三、盯基层村社夯实法治基础。一是建强纠纷调处平台。全面建立“传帮带教、退休返聘、流动共享、网格包干”培育机制,构建区镇村三级调处网络,推动人民调解员入驻“e起调”“共享法庭”等平台,建立“调解站全面覆盖,调解员互驻融合”的全域融调联调模式,实现“人民调解+”无缝对接,切实将80%以上的矛盾纠纷化解在镇街村社。2022年,全区共开展“大排查、大化解”1150批次,调处矛盾纠纷18732件,调解成功率99.9%。二是完善普法宣教矩阵。挖掘本地民主法治特色,通过在村(社)建设“一块法治宣传栏、一所法治学校、一间法律书屋、一个法治实践站”等学法阵地,推动形成“一村一品”法治工作新格局。将法治建设融入数字化改革,开发全省首个“法律明白人”管理平台“鄞法e站”,集成村社“法律明白人”遴选、学法、服务、考核、奖励等5项职能,实现一屏开启普法宣传。截至目前,已有2439名“法律明白人”,该应用获评2022年度全省“十大普法影响力事件”。三是重塑村社决策程序。构建村务重大议题决策流程,制定庭院议事提交、村两委决定议题、村民问政、村务听证、两委会评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表决七步程序,保障村民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制定村级合同审查流程,发挥“一村一法律顾问”服务效能,全程牵头“三资类”合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项目合作开发合同等村级合同起草,参与修改、审查全过程,做到规范审查、留痕存档,从源头预防集体资产流失和违法违纪案件发生。2022年,审核村级合同1012件,开展村务听政活动189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