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北仑区司法局着力刚性执法和柔性关怀有机结合,通过探索社区矫正“4+N”模式,注重分类管理和个别化矫正方案制定,有效促进矫正对象融入社会
一是“4”类对象区分管理,打造精细化管理与标准化方案。根据社区矫正对象的性别与年龄,为青少年、老年、成年男性、成年女性4大类社区矫正对象制定普适性、规范化、可复制的分类别矫正方案,制定差异化矫正措施,如对青少年矫正对象开展法律、职业成长、心理等主题教育,联合检察院、法院等部门合力帮扶。开展邀请高校社会工作专家和标准化专家参与规范化建设,推出分类矫正方案四大类标准化操作指导意见,进行从“入口条件”到“出口标准”的完备过程管理监督流程操作培训。
二是“N”种情境区别管控,延展多维度视角与精准化矫正。就“暂予监外执行、被宣告禁止令、有犯罪前科或劣迹”等N种情境,定制多维度、精准化、个性化的社区矫正方案库,征集各司法所、社会组织补充修订意见,选取行业代表、高校学者组成专家智库开展合理性与可行性论证,形成16类72项持续性、开放式的《北仑司法局区个别化矫正方案指导意见》,截至目前各司法所已基本实现个别化矫正方案全覆盖。
三是社会力量多元参与,实现社会帮扶与矫正功能共通互融。同步启动社区矫正社会工作项目化机制,依托本地区社会组织专业社工、心理、法律等专家资源,激发社会力量功能优势,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择善而从”道德素质提升、“循法而为”法制素养提升、“赋能共进”职业技能提升指导等七大类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形成多元主体共担矫正对象教育矫治与适应性帮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