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区围绕《浙江省县乡合法性审查质效提升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宁波市县乡合法性审查强基提质行动工作方案(2024-2025年)》,积极推进县乡合法性审查质效提升,将合法性审查作为行政行为的前置关口,为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提供优质高效的法治保障。
一是以规范化建设为引领,筑牢依法行政“防火墙”。成立并实质性运行区级及各街道合法性审查中心,印发《宁波市北仑区合法性审查强基提质实施方案》《宁波市北仑区合法性审查实务操作指引》等文件,各街道制发合法性审查事项目录清单,完善区街两级合法性审查机制。区级财政列支专项经费50万元用于合法性审查尽调工作,区司法局投入30万、打造200余平米区级合法性审查中心,构建“全闭环、一体化”的运行模式,各街道合法性审查均使用“乡镇合法性审查”应用系统流转。
二是以精兵式锻炼为导向,培育法治审查“智囊团”。配强区级中心队伍,目前中心专职从事法审工作4人,均有法学本科以上教育背景及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各街道符合省厅条件的法审员配备率达100%。常态化开展全区合法性审查专项培训,围绕行政协议审查、公平竞争等法审实务难点进行解读指导。对部门、街道新任法审员实行“托管”培养模式,示范分享备案审查、协审联查中典型案例,积累新任法审员法审经验。同宁大法学院合作建立校外法治实践基地,依托院校法学专业力量进行疑难案件会审,为法学生提供行政法学实操学习阵地。
三是以全流程管理为驱动,当好决策事务“法管家”。提前介入区内重大决策、重要文件起草环节,从源头入手进行法治保障。在梅山湾水域垂钓秩序管理文件制定过程中,中心积极参与征求意见、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等程序,在法审中提出不得自行设置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的意见。在审查重大行政协议中,严守审查责任,邀请专家进行法律论证,确保行政行为依法依规,保证审查质量。在对某国有股权退出项目法审中,中心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会同专业律师与法律学者就潜在的风险问题,提出法律观点和解决办法,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结合全区“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同步推进村社级法治化服务,统筹街道合法性审查中心、村社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等资源,将村社合同管理、重大决策、资产处分、村规民约等重要涉法事项纳入合法性审查范畴,将法治保障延伸至“最后一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