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深度融入自贸区宁波片区建设发展大局,服务“东方大港”战略定位,北仑区着力把握港口优势资源,以涉外法治实践站为锚点,全面优化区域涉外法治体系,辐射全区企业5000余家。
一是全视角深化涉外法治素养。立足企业国际化发展需求,编制印发《北仑区企业经营管理者涉外法治素养基准(第一版)》,建立“走访调研-案例归集-定向指导”闭环机制,动态收集企业涉外法律问题120余项,分类形成知识产权、跨境投资等六大类典型案例库。完善重点产业发展法治风险防范体系,出台《汽车零部件(模具)产业风控法务指引》,编制《港航物流产业风控法务指引》。建立涉外专业普法宣传队,整合高水平语言人才,为外籍人士提供多种语言服务;构建“政企学研”协同机制,常态化开展涉外普法沙龙、法治需求座谈会等,2024年以来开展专项普法活动100余场次,惠及企业3000余家。
二是多维度搭建涉外法治阵地。2024年联合边检成立全国海港口岸首个“新时代涉外法治实践站”,集成国际海员维权服务、移民管理风控观测、涉外普法暨法治文化宣传等五大功能模块,采取“进企业、到码头、上船头”多种形式,累计开展登轮普法40余次,发放中英双语涉外普法宣传资料600余份,为70余名外籍海员提供法律咨询。高标准建设自贸区国际商事海事法律服务中心,汇聚涉外仲裁、调解、公证、认证等功能为一体的一站式涉外法律服务平台,联动自贸区港口事务局、自贸区政策法规局等部门组建自贸区海事海商法律服务联盟,累计为100余家涉外企业提供涉外知识产权保护、跨境法律适用等专项服务。依托知识产权刑事保护中心举办海外维权专题讲座20余场次,辐射企业500余家,推动建立企业涉外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三是聚合力优化涉外纠纷处置。组织宁波大学法学院师生参与涉外法治调研,对辖区300余家企业开展涉外用工、境外投资等方面涉外“法治体检”,排查潜在法律风险60余项,涉企金额2000余万。协同自贸区投资促进局组建专项招商团队,建立投资-审批-开业全流程服务保障机制,积极向上海、北京等地区招引高端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帮助涉外企业竭力预防和妥善解决跨境贸易争端,2023年以来成功引入涉外海事海商领域律师事务所2家,专职律师17名。深化区域法治协作,完善涉外纠纷调处平台搭建,邀请香港国际调解中心主席罗伟雄教授等专家赴仑开展涉外法治专题活动,推进设立香港国际调解中心区域办事机构等合作项目,着力打造具有港口特色的涉外纠纷处置示范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