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以来,海曙区司法局结合“八五”普法要求,融合青少年需求与爱好,深入开展“法育青蓝”专项行动,持续探索青少年最佳法治课堂和最优保护路径。
一是移动式普法课堂“遍地开花”。着力构建部门协同、属地牵头、社会参与的大普法格局,统筹全区职能部门、平安法治副校长、大学生实践队、95后党员普法志愿者、法律明白人等组建一支“法治护苗队”,以流动普法的形式,分批走进村社托班、大型商超、户外研学馆等青少年聚集处,开展“法育青蓝”系列活动57场,覆盖学生5000余人次。针对农村“小候鸟”地处偏远、法治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特邀龙观、章水、横街三地的高山普法团进行上门普法,以“一次入户、全家学法”的形式,提升家庭法治素养,现已完成法治走访12家。
二是场景式线上学法“指尖可享”。以分龄荐书为原则,打造青少年法治读本库。向学龄前及小学低段学生推荐法治原创绘本《和小獬豸一起学法治》4册;向小学高段学生推荐法治剧本杀《雪崩》《头顶的不安全》及立法情景剧《守护魔法世界的最后一只雪鸮》;向初中段学生推荐法治问答汇编《问法小树洞》。同时在“法治海曙”公众号开辟掌上学法新阵地,陆续发布未成年人保护典型案例18个,提升青少年在防性侵、反校园欺凌、交通安全等方面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阅读点赞近千次。
三是育苗式法治守护“向阳成长”。组织人民调解员与社区工作者重点关注“小候鸟”、留守儿童等青少年群体,定期拉网摸排涉未成年人矛盾纠纷,7月以来发现8起纠纷隐患,已通过“调解+教育”的方式推动实质性化解。畅通法律援助渠道,以基层站点受理、中心集中办理的模式实现当日指派,上半年已受理涉未成年人法律援助90起,其中7月受理7起。注重青少年身心健康,建立心理评估前置、全流程谈心、事后追踪反馈闭环机制,妥善处置次生法治需求,如某案中未成年人因父亲不支付抚养费而寻求帮助,心理评估后发现其还因遭遇校园霸凌存在心理障碍,后经法律援助及心理疏导,均已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