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紧盯涉企投资项目审批中介服务领域,系统实施中介服务集成改革,通过“清单化”管理归集需求、增值化改革集成服务、专项治理和监督监管强化管理,推动中介服务市场科学合理、规范有序发展。
一是突破底数不清难题,提升“清单化”法治管控力。聚焦中介服务“中梗阻”,开展专项“法治体检”,排摸核查136家中介机构问题。组织专场交流研讨。出台《余姚市投资项目行政审批中介机构管理办法》等16项制度。全省首创“中介管+”数字化监管服务平台,打造4大应用场景,构建全流程闭环服务体系。建立中介服务成交价格公开模型,推行“数字化联合审图”,与宁波中介超市等系统互联互通。“中介管+”采集数据2万余条,服务办理时间和费用压缩10%以上。
二是突破服务集成难题,提升“增值化”法治改革力。成立全省首家中介管理服务中心,19个部门协同统管。建立首席法治专员常驻、专业人员轮驻“坐诊”机制。延伸拓展中介基本服务“一件事”,制定《余姚市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一类事”服务办法》,升级“法治微管家”2.0,提供合同范本下载、政策咨询、资质“一网通查”、远程指导等全生命周期服务。发挥动态监管职能,设立“兜底”专窗,制定问题闭环解决机制和流程图,实行销号管理,“分层分类”“诉接速办”。建立关联信用考核机制,联动审批部门高效处置诉求。
三是突破靶向亮剑难题,提升“零容忍”法治震慑力。深入开展招投标领域整治行动,狠抓中介“空壳公司”等扰乱市场行为,实施融合监督治理模式,跨部门融合9类数据,综合研判三类线索。出台《余姚市行政审批中介机构五星信用评价实施细则》,以三方为主体,围绕10个指标进行“一事一评”和季度评价。建立信用修复和异议申诉机制,强化评价结果应用,整治“红顶中介”。严格落实《余姚市“中介管+”管理实施细则》,财政或国有资金30万元以下项目必须通过平台选用四星及以上中介机构。组织纪检、审计、司法等部门开展廉政、行政、法律监督,源头阻断利益交织和违规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