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区司法局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社会要担负起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责任”指示精神,深入开展“法育青蓝”专项行动,系统构建“防、控、调、处”一体的未成年人法治保护网络,发挥法治保障基础性和法治教育先导性作用,切实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截至目前,累计开展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活动300余场次,覆盖全区中小学33所,惠及中小学生3万余名,相关工作被省司法厅列入1789工作体系突破性抓手重点项目。
一是构建“多元协同、资源整合”的联动新机制。打破部门壁垒,联合多部门印发《镇海区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建设工作方案》,实现“法治保护”场景多元化,基本建成“政府主导、司法牵引、家校社协同、全民参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治体系;优化未成年人“一站式”办案机制,提升未成年人司法保护质效;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常态化开展校园周边网吧、娱乐场所及食堂食品安全检查,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保障饮食安全。今年以来,检查校园周边网吧21家次,食堂100余家次,保持校园周边零违规经营态势。
二是打造“形式新颖、精准滴灌”的教育新模式。强化法治宣传队伍,在全市率先以1:4比例配备公检法司“法治副校长”132名,联合区妇联、区教育局培育“法治爱心妈妈”特色队伍56人;打造精品法治礼包,联合区委平安办、区教育局、区妇联等部门,发布“镇海区平安法治研学地图”及《平安法治研学手册》,编制《镇海区案例式家庭教育指导手册》《法润童心 平安成长》绘本,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教育引导作用,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法治意识;开展多样式法治宣传活动,全区实现“法治第一课”全覆盖,持续开展“学宪法 讲宪法”演讲比赛、“家国天下 薪火相传”法治研学等特色品牌活动。我区3名同学获2025年宁波市中小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演讲比赛一等奖。
三是实现“观测引领、亮点突出”的成果新突破。以炼化小学、后大街社区两个省市级公民法治素养观测点为引领,组建“金银花”法治保护工作室,聚焦涉案未成年人,打造“普法+帮扶”双轨融合法治帮扶模式,已服务重点对象23人,累计达184人次,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和促进其健康成长提供了新的专业平台;联合各镇(街道)设立“小候鸟驿站”7个,暑期开展“法律大篷车”护航未成年人活动60余场,惠及“小候鸟”“留守儿童”“职工子女”等群体3000余人次。